(资料图)
春天的脚步轻得让人毫无防备,一不小心春色就漫上路阶,绿上树梢,映入湖河了。
春天给人希望,让人舒畅。春风拂面,草长莺飞,花红柳绿,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,但也有春困的倦意、春寒的忧郁,正如白居易诗中所云“满眼春愁销不得”。春天最容易动情动心。经过一个季节的冬藏,突然面对葳蕤春光,锦绣河山,激动的心潮一时无法平静,就像故人之间的久别重逢,陌生、欣喜,甚而喜极而泣,生发出浓郁的感叹。古代诗人再看春日景物,留下过“有情芍药含春泪”“落花风雨更伤春”“春色恼人眠不得”“深锁春光一院愁”的种种春愁。当面对无限春光的有限时节,又联想到沧海桑田,岁月易老,不由得感叹“三春过后诸芳尽”“春光镇在人空老”。
忧愁无处不在,只是春天的忧愁来得无声、无由,无力,因而显得更加无奈。没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凌厉,但春愁兀兀成幽梦,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却心怀愁结,这种落差怕是更让人伤心欲绝。古诗中的春愁,有世事的蹉跎、人生的嗟叹,还有家国情怀。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……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公元756年的七月,安史之乱的叛军攻陷长安,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却被俘至长安,他在第二年的春天写下了这首《春望》。春天如约而至,可山河却已动荡,全诗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、对家人的担忧之意。
晚清抗日保台志士、爱国诗人丘逢甲,在1895年奋笔书写《离台诗六首》,表达出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。那年春天,《马关条约》签署,结束了甲午战争。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,清政府承诺赔款、开放商埠,还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、澎湖列岛给日本。丘逢甲曾率领义军浴血奋战,与敌人拼搏二十余日,直到弹尽无援。一年后的春天,感伤的他又写下了《春愁》:“春愁难遣强看山,往事惊心泪欲潸……”穿透人心的感染力跨越时空,诗人深沉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。
滔滔春愁,在历史的大潮中翻涌不尽。王安石欲变法图强,身处宋代新旧党争,两次被罢相,55岁的他站在瓜洲渡口,写下这样的心迹: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”经历亡国之痛的南唐后主李煜,也在回忆故国时写下了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思夫妻、念亲友、忆同僚……人生一世,总逃不出一个“情”字。春天一到,各种感情显得更为浓烈,表达出的不是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,而是痛彻心扉的缱绻悱恻。白居易念及好友元稹,写下“花时同醉破春愁,醉折花枝作酒筹”,想着花开时和友人一同醉酒销春愁,又突然想起对方应该到梁州了。“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”,是李商隐笔下一位幽闺女子对爱情失意的愁苦。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记下“风淅淅,雨纤纤。难怪春愁细细添”,描述春雨中一个人的相思之苦。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在一个春日回忆往事,愁绪袭来,于是写下:“午窗睡起莺声巧,何处唤春愁。”
古诗词丛林中,总有一缕春愁,飘荡着爱恨情仇、江湖恩怨,也记录着历史沧桑、人生浮沉。(魏百平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纵横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